文章摘要:對于21歲的高志亮而言,從汽車廠流水線上的"藍領工人"到西安新東方烹飪技工學校行政總廚班的學子,正是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轉身。
姓名:高志亮
年齡:21歲
專業:行政總廚班
來校前學歷:大專
生活的道路不是平坦的大道,而是需要自己開拓的蹊徑。對于21歲的高志亮而言,從汽車廠流水線上的"藍領工人"到西安新東方烹飪技工學校行政總廚班的學子,正是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轉身。這個來自陜西榆林的青年,用三個月時間將油污斑駁的工作服換成整潔挺拔的廚師服,在鍋碗瓢盆的清脆碰撞中,奏響了人生新樂章。
在流水線上,我看不到自己的未來
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時,高志亮已在實訓教室練習刀工。手起刀落間,蘿卜化作細如發絲的銀線,這份從容背后,是他用三年青春換來的覺醒。
畢業于陜西汽車技師學院的他,曾以為"學汽修進大廠"是人生最優解。然而裝配車間的現實遠比想象殘酷:12小時兩班倒、反復擰動的螺絲刀、永遠洗不凈的機油味。即便轉正后月薪6000元,鄭州汽車廠的經歷更讓他清醒——流水線上的重復勞動,如同永不停歇的傳送帶,載著年輕人最珍貴的年華駛向未知的迷霧。
"有次夜班結束,看著鏡子里的自己:頭發結著油痂,指甲縫里全是黑漬,突然覺得這不是21歲該有的樣子。"高志亮摩挲著掌心的刀繭,聲音里帶著釋然。父母的建議如同破曉的晨光:"學廚師吧,這是門能帶著走的手藝。"
三尺灶臺前,找到人生沸點
真正讓他下定決心的,不僅是父母眼中的心疼,更是踏入西安新東方校門的第一天,行政總廚班教室飄來的熗鍋香氣。那氣味瞬間喚醒了他兒時守在灶臺邊看母親做飯的溫暖記憶。這里的食材總是帶著晨露的清新,每節課的原料配置都堪比星級后廚,而老師們"手把手教雕花"的細致與"段子不離勺"的幽默,讓原本枯燥的基本功訓練變成了充滿歡笑的修行。
如今的實訓課上,高志亮已能嫻熟掌握七種基礎刀法。當被問到學習體驗時,他掂了掂手中的炒鍋:"比起冰冷的扳手,炒勺的溫度是能傳遞到心里的。最讓我踏實的是,從食材采購到就業保障,學校把每個環節都安排得像文思豆腐般細膩。"這個曾經在流水線上沉默的青年,如今會在練習宮保雞丁火候時和同學切磋"荔枝口"的酸甜奧秘。
往屆獲獎學子照片
站在擺滿獎杯的校史陳列柜前,高志亮的目光落在“優秀畢業生”的照片墻上:“以前覺得人生像被設定好程序的機床,現在明白火候掌握在自己手里。”夕陽透過教室的玻璃窗,為他挺括的廚師服鍍上金邊,案板上節奏分明的切配聲,正譜寫著一曲新的命運交響曲。
西安新東方烹飪技工學校就業辦走進西安萬象城開展暖心回訪,實地走訪畢業生在入口天物的工作環境與成長動態。學子們以扎實技能贏得企業認可,展現新東方人勤學進取的風采。校企共探人才培養新模式,為學子鋪就“技能強、就業穩”的發展之路!